何品晶:对“十三五”环卫事业发展的冷思考
何品晶,男,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所所长;组建并担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中持久性有毒物质风险评价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项。主编了1项住建部行业标准,参编了4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环卫事业前十年是一个繁荣发展时期 。2013年我们对生活垃圾处理率已经达到89%,2014年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已经突破95%。数据告诉我们,前十年这个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十三五”来临,我们有必要对一些问题进行回顾,并思考未来应当做什么。
第一,“邻避”。现在环卫设施选址落地非常困难,由于“邻避效应”,全国的环卫设施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集中化趋势。“邻避现象”有心理和物理两个方面的因素,且两个因素是互相影响的。该现象使行业发展呈现出相互叠加,恶性循环的趋势。垃圾处理会产生二次污染,比如说焚烧、重金属、气体、填埋、渗透、臭气等,公众最先感知的是臭气。如何控制臭气?个人认为,即使建了众多的环卫处理设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设施的标准和规范是从臭气控制角度来设计的,也没有一个针对臭气控制的明确的规范操作要求。这方面,天子岭填埋场做得相当不错。
第二,焚烧发电。垃圾焚烧为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贡献巨大,但焚烧会有两样残渣:灰和渣。炉渣是一般废物,鼓励资源利用;飞灰是危险废物,要求处理。焚烧技术是适合我国垃圾主流的处理技术。所谓“适合”,指的是垃圾成分、管理方式等,但它是否有升级的空间?今后焚烧技术发展方向如何?这些都值得研究。我认为可以通过热效率的提高和灰渣利用效率这两个方面来改善热处理过程。
第三,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效果最显著的就是餐厨和厨余垃圾,未来我们还应该考虑是否需要将这类垃圾更加细分。另外,我国对于生物处理比例很低,我们要思考生物处理究竟选择厌氧还是耗氧、选择大规模集中处理还是小规模的分散处理,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大宗商品、资源价格下降,劳动力市场发生变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对废品回收市场均产生一定影响,我们也需要考虑如何应对。例如,城镇化过程中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无论是在镇一级规模还是村一级规模,都已经全面展开,其中镇建成区的垃圾处理率已达到较高水平,村的垃圾处理水平却在全国范围内很不平衡;而无害化处理的较高水平是达到城乡一体化模式,即全部收集起来由城市设施去处理,但在目前环卫行业的管理模式下,城乡环卫作业是分开的,城市只提供处理设备。反之,城乡一体化之后,大量农村垃圾到城市里,城市环卫处置是否会不堪重负?是否应该就近处理?就近处理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断发现问题,可以为行业发展寻找新的发展支点,但是发现问题并不等于能够科学地定义问题,因此问题也要科学、严格、规范地通过一些统计核算,去进行科学的定位。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科苑纬四路30号 邮编:266101 Email:smart@caues.cn
技术支持:天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