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民:生活垃圾管理范围和管理模式正在改变

首页    专家专栏    王敬民:生活垃圾管理范围和管理模式正在改变

王敬民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现任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长期从事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境工程技术设计和研究与管理工作,在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工艺技术与设计、有关标准与规范等方面有深入研究。近三十年多来先后主持了百余项环境工程规划、研究、咨询和设计,主编或参编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编制20余项。规划设计项目涉及垃圾卫生填埋、生物处理、焚烧发电和综合利用等众多领域。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水平近年来快速发展,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06年的39.3%提升到2015年的90.2%,2015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91亿吨,无害化处理率94%;县城生活垃圾清运量0.67亿吨,无害化处理率79%,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率增速达到年均10%,远高于城镇化率增速,逐渐缩小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垃圾将成为新的难题,据估算,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在1亿吨左右。“十一五”开始,我国对农村垃圾管理力度逐步提高,2014年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48.2%,是2009年的近三倍,有垃圾收集点的村占64%,也较2009年翻了近一倍,但农村垃圾处理形势仍然严峻,2013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1.3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4[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农村垃圾处理在投入增加和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仍存在巨大缺口,对环境造成污染。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开展,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成为城市建设的关键,生活垃圾管理范围和管理模式在发生着变化。

  1、环卫服务范围变化

  城镇化率的提升带来的是我国生活垃圾管理范围的扩大,从传统的以市县为主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逐渐扩大到包括人口规模较大的重点镇的城镇生活垃圾管理,“十三五”垃圾管理工作将全面扩展到农村地区,逐步实现环卫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垃圾管理战略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垃圾管理以实现集中处置、降低卫生风险为主;80—90年代,我国生活垃圾管理战略开始发生变化,垃圾无害化处理得到加强;2000年后,垃圾管理进入高速发展期,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大量建设,同时垃圾分类、垃圾焚烧等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得到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任务将基本完成,垃圾管理战略将从无害化为主转变为减量化和资源化为主。

   3、政府角色变化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展垃圾管理的专业化运作,逐步实现市场化机制下的公开竞争,先后经历了“政府统一管理作业——政府环卫作业部门企业化改革——国企和社会资本全面参与环卫作业——PPP模式合作开展环卫公共服务”,特别是在2000年后,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政府从“建设者”到“监管者”的身份转变也在加速,2014年开始重点鼓励PPP模式开展公共服务。



2017年4月12日 11:3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