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 物联 监管”打造沈阳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首页
ꄲ
行业新闻
ꄲ
“互联 物联 监管”打造沈阳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互联+物联+监管”—
打造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如今,沈阳的垃圾分类工作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数字赋能为垃圾分类的推进按下了加速键。早上7时多,家住皇姑区塔湾街道中海天钻小区的居民洪女士,拿着一捆压扁绑好的快递盒,来到小区智能垃圾分类点位投放垃圾。“滴”的提示音响起,表示刷卡成功,随后纸壳投入箱内,投递垃圾完成后,积分也自动计入她的账户内。同时,该投放数据也同步上传至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数据分析服务平台。洪女士说:“这种智能回收设备很方便,家里的快递盒、饮料瓶,早晨上班顺手就拎下来了,也省得在家占地方、不卫生。”
在沈阳市,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设备共设置了1700余组,遍布各个居民区,既便于市民分类投放,又及时收集各项数据,准确掌握前端投放情况。为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推动垃圾分类智能化,居民可以通过App、二维码、门禁卡等多种方式接入设备,方便居民注册智能分类账户。同时有些设备还具有自动破袋、语音播报、字幕提示、红外感应等先进功能,方便园区居民垃圾投放需求。截至2023年1月,沈阳市已有超过80%户居民注册了垃圾分类账户。“投递之前刷一下卡,投递的时候机器可以实现自动破袋,方便卫生,投递之后还能自动积分。”家住于洪区陵西街道陵西社区中德节能示范园小区的季先生对小区垃圾分类点位的升级十分认可。2022年,于洪区建成全市首个区级分类数据全程监管和应用平台,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实现精准分类、精细管理、精确考核,让市民在分类中有获得感。分类督导员于大姐说:“自从有了这个智能设备,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指导居民分类上,破袋投放和清理桶边卫生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了。”智能分类回收设备+桶边督导的“双保险”,大大提高了垃圾分类质量。
在智能分类回收箱内部设有智能称重功能,居民投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时智能秤即时称重,实时传输投放数据,投放过程可实现投递数据溯源监管功能,垃圾分类考核监管也更为方便了。
沈阳市的垃圾分类数据分析服务平台,为全市垃圾分类数据提供了一个“超级大脑”,实现前端分类、中途运输和末端处置的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监管。
平台可以实现全视频监控:对收运车辆、中转站进行视频监控,远程查看收运现场情况。平台还可以对接智能回收设备,通过智能箱的内置称重等功能对其实时监控。打开设置在分类服务公司的智能分类管理平台,只见管理平台上显示着投递种类、设备重量统计等多种数据分析。该服务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台已实现与末端处置场数据进行对接,掌握并提供全市各类生活垃圾处置相关数据服务等。
沈阳市在东北地区率先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考核机构,搭建了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开展全方位垃圾分类工作现场考核,考核监测包括居民小区、公共机构、智能箱、环保屋、公共场所、重点美食街区、农贸市场、农村地区分类示范村等8个场景,考核情况纳入数字平台,用于分析工作能效和问题原因。沈阳市垃圾分类第三方考核项目负责人高女士说:“针对沈阳的垃圾分类考核范围广、考核点位全等特点,通过信息化考核手段,形成了发现问题、派发问题,相关责任单位整改反馈的全闭环考核体系。更有助于市级层面了解全市的工作情况,同时使各区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近年来,沈阳市从提升分类工作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入手,实行“互联+物联+监管”工作模式,率先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生活垃圾分类数据分析服务平台,汇集企业、设施、检查等各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在线视频监管,问题派单反馈等管理活动,做到及时、高效。数字化管理的新模式为垃圾分类监管安装了“智慧眼”。沈阳市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采用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居民参与度、垃圾投放量、垃圾减量数据等,使主管部门实时掌握垃圾分类效果,为下一步精准推进垃圾分类提供决策依据。从最初的“对着清单扔垃圾”到如今的“心中有数”,垃圾分类已然融入沈阳市民的生活。下一步,沈阳市将继续健全完善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模式,让生活垃圾分类的监管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智慧环卫专业委员会@智慧环卫联盟